和平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和平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和府〔2025〕31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
《和平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和平县人民政府
2025年3月9日
和平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蓄势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承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平新篇章。
202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如下:
(1)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计划安排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54项,总投资约165亿元,年度投资约45亿元。
为推动实现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八大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县城一园三区融合、乡镇联动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以“一河串四区,山水融产城”为引领,优化提升县城品质。完成第二批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开展第三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污水厂提标扩容、县城供水工程改造、管网连接贯通及管网修复连通改造、县城排水设施等工程建设,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
(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破除城乡要素资源流动障碍,大力促进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在城乡双向流动、高效配置。推动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合理配置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资源。聚焦典型带动,巩固提升首批省级典型镇和典型村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彭寨镇、林寨镇2个典型镇和16个典型村培育建设,推动第三批典型镇和
典型村选树培育工作。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中铁(广投)助力项目在彭寨镇、林寨镇、大坝镇及上陵镇落地见效。
(三)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打造风貌示范带,推进“坝上风光·翠山竹海”“合水田园”2条乡村振兴带建设,构建镇村共兴、各具特色、全域精彩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力提升典型村培育实效,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特色精品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治理“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开展村庄清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镇村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帮扶单位资源优势,谋划实施一批带动效果好的乡村产业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坝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提级赋能,打造新质生产力主战场。加快工业园北扩工程用地报批、征地拆迁,推动已批用地的土地平整,完善大坝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园区闲置低效用地和厂房清理行动,加快豪景盛、豪盛祥等用地收回工作,持续盘活园区闲置低效用地,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二)提升工业竞争核心力。加快推动保特新材料、华胜塑料等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推进蓝盒子年产10万吨精酿啤酒生产基地以及轻云清酒生产基地建设。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做大做强新材料支柱产业,着力壮大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医药、可穿戴饰品、体育用品等N个特色产业,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升级,力争2025年“1+2+N”产业矩阵产值超87.5亿元。推动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力争新增规上企业8家以上。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全年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鼓励优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力争全年实现技改投资5亿元以上。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安排增长8%。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入推进猕猴桃、腐竹、丝苗米、油茶跨县集群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集中连片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实现主导产业综合产值均达10亿元以上。培育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发展主力军、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力争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扎实推进农产品稳产保供,总产量稳定在31万亩、12吨以上。推动“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扩规增量,力争扩种200亩以上。
(四)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汇友醉云谷、蝴蝶峰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文旅项目建设,提升瑞丰农场、丹枫农场等乡村旅游配套服务,推动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荣佳国韵等A级景区提档升级,推动翠山竹海森林公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促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支持农家乐、度假村等经济实体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民宿等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产教融合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提升农机装备和技术水平,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提升“供销一张网”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推动广东供销天业(和平)冷链物流产业园、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和平服务中心、广东供销天润(和平)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中心运营提效。完善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乡镇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建设。2025年接待旅游者人数安排增长8%,旅游总收入安排增长6%。
三、以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为重点,激发县域内需潜力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县并联审批专班、县重大项目总指挥部作用,全力推动54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动保特新材料、华胜塑料等18个项目开工。强化项目要素资源保障,提高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进度,加快形成更多投资增量。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项目建设。树牢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以“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为核心,围绕“十五五”发展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抢抓特别国债、专项债、“两重”“两新”和一揽子增量经济政策等重大机遇,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202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增长6%。
(二)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全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力支持家装厨卫“焕新”,开展汽车、家居、智能家电等消费品促销活动。优化完善印象新天地、百盛广场等特色商圈,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消费集聚区。积极落实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稳定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培育壮大“文旅+”、民宿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大助企纾困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安排增长6%。
(三)推动外贸平稳发展。积极扩大进出口规模,鼓励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粤贸全球”等展会,提升订单成交量,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00万元以上。
(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充分发挥和平县绿色发展创投基金的撬动作用,形成“基金+产业”融合发展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强化和平(深圳)制造业企业创新中心运作,加强以商引商、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谋划办好系列主题经贸活动。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个以上,合同投资额达18亿元以上。
四、大力推动深度融湾融深,开创与湾区协同发展新局面
(一)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福田-和平“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福和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有序转移和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外溢”,深度融入湾区的产业分工合作。深化实施“五同”机制,探索实践“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福田-和平合作共建产业园新标杆。新增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及省级“菜篮子”基地,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二)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力推动连平武高速公路及河惠汕高速北延段各项前期工作,加快国道G238线和平县鸭塘至兴隆中桥段改建工程(公路)、省道S253线青州至热水段改建工程等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县乡道提档升级,提升“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水平,持续推进大环城公路二期、“龙舟水”公路灾毁项目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推动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44.1公里,农村危桥改造4座。
(三)深化公共服务协同。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推动办事标准、流程、时效等与珠三角接轨。强化与福田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机制,打通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垒,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深化深河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以及省、市对县域的纵向支持机制、县际横向帮扶协作机制,大力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广度和深度。
五、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扎实推进“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和“免证办”,更新改造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方便群众企业办事的政务服务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信用系统建设,强化信用分类监管,促进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监管有机结合,推动事后处罚惩戒向事中信用风险防范转变。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着力破除各类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巩固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成果,持续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零散闲置建设用地有序腾退和盘活利用。深入实施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标准地”供应、实施工业用地“带项目”“带方案”招标拍卖挂牌供应。积极对接“双百行动”结对高校资源,深化项目合作、开展技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加大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扎实推进“双联双促”、科技特派员联镇帮村等活动。
(三)深化国企、财税、金融改革。加强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深化国企市场经营机制改革,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加快“数字财政”建设,探索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健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建立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以及对新能源、健康、养老等产业的金融支持,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六、扎实推进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一)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9.6万亩,突出做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完善2个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协调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规划建设古树公园1个,绿美古树乡村1个,森林乡村1个,抢救复壮古树名木6株。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新热潮。持续提升县镇村绿化水平以及“四旁”“五边”绿化美化品质,推动绿化苗木种植19万株以上。
(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控制,强化施工扬尘污染管控,持续抓好移动源污染治理和工业废气排放,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推动国省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加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和涉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管,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确保危废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序推动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加快竹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竹林精准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养的融合发展业态,聚焦以竹代塑、竹板家具等领域开展靶向招商,促进竹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做强森林康养产业,大力整合生态资源,打造中药文化养殖、森林度假、休闲养生的康养基地。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扎实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蓝威新能源储能电站等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提升绿美和平生态建设的综合效益。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推进重点领域及行业节能升级改造,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倡导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
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一)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优化用工供需平台服务,提高市场用工匹配效率。持续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就业困难人群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新空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
(二)推动教育优质发展。扎实推动福和高级中学标准化建设、阳明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平中学学生膳堂及附属工程等重点教育项目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提升“双减”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推动教育提质培优,推进集团化办学,强化与大湾区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加大教师双向交流、跟岗培训力度,打造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县中医院二期、县医共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总医院人才、技术、资源等下沉,逐级帮扶带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持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
(四)促进科技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挖掘具有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进行培育。持续擦亮“墩头蓝”“福楼醒狮”等非遗特色文创品牌,激发非遗文化传承新活力。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旅游、体育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和平文旅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湾区的文旅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和平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参保扩面征缴工作,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养老、工伤、失业等方面参保人数。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求助,落实低保、特困、残疾和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稳步扩大残疾人补贴覆盖面。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优化提升“长者饭堂”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推进公租房建设工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退役军人、综治维稳、信访、国防动员、“双拥”、民主法制、爱国卫生、国防教育、卫生防疫、科普和“八五”普法等各项工作,全力创建文明城市。抓好抓实“十件民生实事”,以更大力度推动解决民生热点、难点、堵点问题。
八、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一)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任务。持之以恒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现代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扎实推进政府债务防范化解工作,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防范处置房企债务、期房烂尾风险,全力护航“保交楼”,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
(二)建设法治和平、平安和平。全面提升依法治县水平,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核及重大行政决策有关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全民禁毒、打假打私和“扫黄打非”等工作,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网络犯罪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安全、非法集资等突出违法犯罪。持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开展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防范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工矿商贸、旅游、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附件:1.和平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xls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