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地理标志培育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一、主要做法
1.强化政策扶持与资源挖掘
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持,联合行业协会(和平县奇异果协会)启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工作,历时数年完成“和平猕猴桃”的申报注册,成为全县首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通过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建立培育名录,系统采集产品特色、人文历史、地理范围等数据,为后续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2.多方联动推动品牌建设
联合农业农村局、行业协会等,深入调研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指导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制定《和平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引导企业按标准生产经营。
通过举办展销会、经贸活动等,推广“和平猕猴桃”品牌,如2024年“猕恋和平·乡村振兴”活动中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26.77亿元,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
3.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
推动野生猕猴桃品种选育优化,成功培育“和平1号”“和平红阳”等6个省级审定品种,并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产品品质。
结合“品牌+电商”模式,打造“耘客和礼”、“和猕”等区域公用品牌,实现近70%鲜果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拓宽市场渠道。
二、实践效果
1.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地理标志认证后,猕猴桃鲜果2024年种植面积达5.6万亩,鲜果产值超2亿元。辐射带动8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一批就业岗位,进一步助力农户增收。
2.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和平猕猴桃”成功入选“第一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并成功出口迪拜,成为华南地区猕猴桃产业标杆。通过地理标志效应,形成“一镇一业”专业镇(如下车镇),推动猕猴桃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深度融合。
3.乡村振兴成效凸显
猕猴桃产业成为县域支柱产业,2023年直接带动600余户贫困户脱贫,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产业联农带农。猕猴桃产业通过品牌建设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合,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深化地理标志保护与管理
加强专用标志使用监管,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公信力。
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推动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品质与地理标志特性一致。
2.拓展品牌推广与市场渠道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开展“和平猕猴桃”进社区、进商超活动,并探索跨境电商合作,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打造猕猴桃文化节、采摘体验等农旅融合项目,提升品牌文化附加值。
3.培育新地标与产业链延伸
挖掘“和平腐竹”等潜力产品,构建“地理标志+”产业集群,推动多产业协同发展。
扶持深加工企业开发猕猴桃果脯、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