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共筑大豆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2025年和平县大豆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3月1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和平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联合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贝墩镇举办“2025年和平县大豆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活动”。各镇大豆种植户、农业从业人员、县镇农业干部等50余人参训,活动通过专家授课、政策解读、技术示范及企业访谈等形式,为县域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能。
首先,县科创中心主任陈丽莉强调,县域创新基地作为科技兴农的核心平台,以“双百行动”为纽带,深化与惠州学院的合作,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她指出,当前和平腐竹产业虽享誉大湾区,但原料大豆90%依赖外调,本地种植存在品种老化、技术滞后等瓶颈。本次培训旨在通过技术下沉,破解“卡脖子”难题,助力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实现从“加工强”到“种产销一体强”的跨越。
惠州学院钟平生教授以《大豆轻简化高产稳产种植技术》为题,系统讲解了优质品种筛选、轻简种植模式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强调“良种+良法”对提升亩产的关键作用。江西赣州专家华斌教授结合赣豆10号推广经验,剖析大豆全周期管理要点,提出“精准播种、水肥调控、适时收割”三大核心策略,为参训人员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现场还发放优质大豆种子,鼓励农户立学立行,争当技术示范户。
活动特别邀请和平腐竹龙头企业润泽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凌艳分享见解。她表示,本地大豆原料化可显著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产品新鲜度,并强化“和平腐竹”品牌的地域特色。然而,本地化难点在于规模化种植与技术落地:“农户对新品种接受度低,且缺乏标准化管理经验,规模小,品质不稳定”等难题,此次培训恰逢其时,为企业与种植户搭建了对接平台,“专家提供的轻简化技术易操作,若推广成功,预计3年内本地原料占比可提至50%以上”。凌经理还呼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种植模式,实现产销无缝衔接。参训农户反响热烈。贝墩镇种植大户王伟表示:“专家讲的管理节点非常实用,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口诀简单好记,今年试种将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
此次培训是和平县深化院地合作、科技赋能乡村产业的生动实践。通过“技术输血+产业造血”双轮驱动,为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也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和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