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和平县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0-05-12 浏览次数:-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29日在和平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和平县县长  王再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县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中小企业成本上升、投资下降、出口减缓、利用外资增幅回落的严峻形势,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稳步发展。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84亿元(现行价),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1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6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8.2% 和9.8%,三大产业比例由22.4:43.5:34.1调整为22.0:42.4:35.6。实现财税总收入2.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3.7%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依期完成了县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促增长及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双转移”的良好机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去年福和产业转移园按照“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目标,初步走出了一条“园区式、用地省、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在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坚持科学发展,及时调整完善招商引资奖励规定和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调动了招商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招商模式,在广州成功举办“放歌和平”绿色生态文化展暨投资环境推介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经济社会效应。顺应产业梯度转移,主动承接以钟表产业集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组团参加“9+2”泛珠三角经贸活动和第六届中博会,着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配套设施有新进展。积极争取上级各种政策项目资金,科学经营园区内的商住用地,全年共筹集园区建设资金7781.6 万元,为园区开发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继续扩大园区规模,完成彰洞工业区开发规划及前期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接纳能力,完成园区道路建设、路灯安装、道路绿化1.5公里,完成土地平整200亩。钟表检验检测中心已完成规划和申报工作,物流中心、工业园服务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工程。钟表企业电镀车间已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并做好了用地规划。与西安钟表机械研究所合作的钟表学校挂牌成立并已招生。
    ——工业经济有新起色。突出主导产业,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努力实施“暖企工程”,积极帮扶企业渡过难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扩大生产,带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4.55 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4.1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 %、8.7 %、6.1 %和 9.7 %。
    ——转移就业有新成效。积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各类企业用工招聘会和农民工岗前培训,全年共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68期,培训人员6632人次。制订农村劳动力进入本县及市内工业园区就业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138个,新增转移劳动力10324人,解决再就业5214人,福和产业转移园接纳本地劳动力2130人。

    二、惠农政策惠泽百姓,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认真贯彻党中央农村政策,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农业总产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同比增长6.0%。
    ——现代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突出生态优化区功能定位,科学编制了《和平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目标,科学划分农业产业带,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走农业集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专业镇建设,全县涌现省、市级科技创新专业镇6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自主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适用技术型人才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237万元,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5万亩,新补充耕地0.55万亩。投入资金946万元,完成13宗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强农惠农政策深得民心。正确处理政府“钱袋”与百姓“口袋”的关系,抢抓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政策机遇,积极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全县农民共获得各项惠农政策资金2.56亿元。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政策性向农户销售家电4160件台,销售总额1920万元,财政补贴200多万元。发放农机补贴205万元,带动农民购置各类机械981台套。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发放种粮补贴2104万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努力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省、市、县共有116 个单位与我县78个贫困村 10771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落实扶持资金2300多万元,为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提供良好政策机遇和资金扶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契机,切实抓好2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完成农民安居工程改造任务996户,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村级集体收入进一步增加,全年共获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分红 287.5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和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旅游设施逐步完善,温泉之都初显雏形
    致力打造“温泉之都”,推进“以温泉为龙头、生态为亮点、客家文化为灵魂”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进出两旺,全年接待游客达67.91万人次,同比增长23.9%,实现旅游总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24.4%。
    ——强化旅游规划。以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为目标,根据生态优化区的功能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发展”的思路,修编《和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林寨古村落旅游区概念规划》及《客乡温泉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旅游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出台《关于加快和平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项目建设。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引导和鼓励景区扩模促优。热龙温泉度假村二期工程开工,申报国家4A级景区工作已通过省旅游局初评,正报请国家旅游局验收。妥善处理征地拆迁遗留问题,促成颐和大温泉度假区复工建设。“天上人间”及金湖度假村二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林寨古村落被指定为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参观景点,开发规划及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列上议事日程。开展王文成公祠修复可行性研究并确定项目建设选址方案。不断完善宾馆酒店、特产商场、旅游公路等旅游配套设施。
    ——加强宣传推介。以全国王阳明纪念地旅游联盟为载体,打造王阳明名人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客家文化节”、“温泉文化节”等节庆、会展平台,积极参与第四届广东(河源)国际温泉旅游节暨第六届河源市客家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以文化为纽带,推介和平的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合作及旅游行业交流,提升了和平旅游的知名度。

    四、财税工作富有成效,民营经济稳健发展
    ——财税金融趋利见好。
坚持“保增长、保运转、保民生”工作思路,积极应对“财税增收困难、资金严重短缺、建设任务繁重、民生支出加大”严峻形势,统筹谋划,开源节流,科学理财,为确保财税增长止落回升提供有力支持。用足用好政策,拓宽财税增收渠道,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监管,主动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实现省财政转移支付利益最大化。全年累计争取省财政支持资金 4.6亿元,中央、省扩大投资项目资金8779万元,为全市之首。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全面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科学调度和使用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探索和完善“大财政”机制,实行全县行政单位统一津贴补贴制度,提升财政调控能力。加大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1.5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存贷适度平衡,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55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14.8亿元。
    ——民营经济难中求进。鼓励全民创业,推进银企合作,兑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帮助解决民营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工及资金困难,争取扶持民营企业资金622万元。落实暖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构筑良好用工环境。全县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346户,对比去年新增53户,注册资金7.2亿元,新增注册资金5625万元,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有41户,其中有8户被认定为广东省民营科技型企业。

    五、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平台不断夯实
    ——加快宜居城乡建设。
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完成了《和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工作,县城控制面积扩增至50平方公里。依据县城地形地貌,科学划分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住宅区4类主体功能区,构建以和平河为主轴,以和平大道及福和大道为骨架,以工业园、龙湖小区、老城区、新行政区为腹地的县城总体框架。承办了全市宜居城乡建设暨“六个一”工程工作现场会,宜居城乡“六个一”活动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制度,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建筑市场秩序。加大规划城建监察力度,依法查处违章建筑38宗,有效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景观路灯、公共绿地、排污排水管道等一批市政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重点整治“六乱”现象,依法查处了一批噪声污染严重的门店和娱乐场所,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加快交通公路建设。推进公路上等级改造,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500多万元,完成投资3935万元,完成省、县道改造30.8公里;和平大道、县道X182线、和优公路改造工程全力推进;抓好村道硬底化扫尾工作,完善村道配套设施,全年新增硬底化村道 75 公里,完成55个行政村候车亭建设任务,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加快水利电力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开发水力资源。实施水利建设项目147宗,累计完成投资8192万元,其中面上水利、移民工程1410万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48万元;县城防洪堤、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2593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41万元。协调推进东水罗营口水电站建设,坝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库区防护工程顺利推进,1号、2号机组已顺利发电。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建设与改造电力线路960.95 公里、配电台区200 个,完成投资1.93 亿元,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坚守26.8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全年整理土地1.54万亩,开发园地、山坡地新增耕地0.28万亩,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109宗,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强化县城规划范围内已收储的13宗土地的日常管理,适时适量向市场供应土地,全年公开招拍挂土地15宗,实现土地收益1.67亿元,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联合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学校等人群集中区域地质灾害点监测和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超额完成东江水源林等5个造林项目任务,累计投资1031.23万元,发放生态公益林补贴879.96万元,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山火巡查及火灾责任追究机制,山火案例同比去年大幅减少。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全面完成,截污管网工程可望于2010年5月底前竣工。加强环境监察,全力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检查企业410家次,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2009年单位GDP能耗为0.70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15%。积极开展生态示范村镇建设,合水镇金坑村、浰源镇洪浰村申报市级生态示范村,青州镇申报省级生态示范镇。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基础不断巩固
    ——教育事业成绩斐然。
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02%,初中三年保留率94.2%。“普高”工作成效显著,投入4106万元扩建高中校舍2.5万平方米,高中学位数达12000个,同比增加1663个,高中入学率达75%,顺利实现年度“普高”目标。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全县上本科线928人,上大专线2407人,同比分别增加86人和100人。营造尊师重教、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成功举办和平中学90周年校庆活动,认捐建校资金达1010万元,已到位310万元。
    ——科技创新富有成效。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做强猕猴桃产业,成功选育出雄性猕猴桃新品种“和雄一号”。不断拓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猕猴桃无糖果汁饮料已推向市场。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8项,申请专利11件。
    ——文体卫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完成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普查文物点500个。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创联合经营、联合发展新路,大力推进县、镇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提高有线电视收视质量和网络覆盖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参加市少年锦标赛,取得11枚金牌的好成绩。搁置多年的县新人民医院正式动工建设,已筹集建院资金7000多万元,社会各界首期认捐总额达2500万元。医疗和防疫水平不断提高,本县病人就医率达75%,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3.8%,其中住院分娩率达98.88%。切实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及疫苗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重视人口与计生工作,认真宣传贯彻新《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力开展创“两无”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46‰、自然增长率8.23‰、政策生育率94.15%、出生人口性别比107。建立和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年共发放计生奖励金189.33万元。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60万元新建了县技工学校教学大楼和劳动力培训综合大楼。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增至36628人,全年发放补助3095万元。全力做好“双拥”工作,发放各类优抚定补 630多万元,受益人数2660人。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额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参保人数38万人,参保率达97.4%,全年为农民报销医疗费4000多万元,住院受益人数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额从3.5万元提高到5万元,参保人数2.4万人,筹集保险金353万元,全年报销医疗费315万元,住院受益人数1307人。社保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社会保险费总收入9453万元,发放各项保险基金9285万元,发放率100%。推进殡葬改革步伐,新殡仪馆建设顺利,综合楼已封顶。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投入建设资金856.8万元,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8862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30套、廉租房76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50户。
   
    七、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精神文明成效显著
    ——民情渠道更加畅通。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收到建议提案 42 件(人大建议27 件、政协提案 15件),办复42 件,办复率100 %。构建亲民网络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公仆信箱”群众来信诉求,全年共接受群众网络投诉 1242 宗,办结率100%。
    ——安全稳定保障有力。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认真吸取“11•29”重大交通事故教训,深入开展交通安全、信访维稳和法律知识普及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认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杜绝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县应急指挥中心、县应急办挂牌成立,决策处置效率和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成 17 个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粤安09”、“灭鼠”、“东江雷霆”等专项治安整治行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认真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武警、消防装备设施及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反恐、防暴、救灾能力明显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日益加强。不断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切实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年取消行政许可事项43项,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强化审计职能监督,坚持执行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政府决策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执政为民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抓好“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财务管理和工程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基本完成县政府驻外机构、县政府招待所和林业体制改革任务,政府机构组织进一步优化。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成功举办“庆国庆•颂祖国”红歌大合唱比赛,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光荣传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有9个镇、村和单位被河源市评为文明单位。
    另外,统计、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气象、通信、粮食、老龄、老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和进步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监督和县政协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和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大力支持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和平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经济发展缺乏支柱性产业的支撑;财政底子薄,财源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难度大;保障民生任务艰巨,就业、社保、卫生等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维稳工作任重道远。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部署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回升向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国内经济复苏变暖。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对山区尤其是生态优化区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反”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四新”产业,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区。我县经济已企稳回升,但经济增长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形成全县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积极局面,推动和加快和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全国“两会”、省“两会”、市委五届七次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七次会议的要求,践行“三反”理念,立足保增长、促转变、优结构、重民生、强后劲,坚持走生态发展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着力打造“钟表之城、温泉之都、资源宝地、和平佳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力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努力实现“财力增强、百姓增收、社会和谐”。
    2010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15亿元,增长9%,单位GDP能耗降低 1.3%;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0.34亿元,增长13 %,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达到15.74亿元,增长 11%;农业总产值达到13.81亿元,增长 5.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1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7亿元,增长10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69亿元,增长14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长6%;森林覆盖率达到73%以上;创造就业岗位 2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0年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打造效益园区,促进经济发展
    2010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增长、优化结构、注重民生的总体要求,走出一条以工业化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主攻方向,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持之以恒抓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必须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化。一要创新理念,优化园区规划。要把园区规划与生态发展功能区规划结合起来,与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结合起来,从源头上保证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的原则,抓紧推进工业园南园规划建设,加快工业园二期、彰洞工业区、彭寨工业村建设,启动建材工业园前期准备工作,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落户一片,成功一片”。二要完善配套,促进产业集聚。抢抓珠三角“腾笼换鸟”的机遇,提升园区接纳能力。突出主导产业龙头作用,重点发展钟表制造及特色资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以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省钟表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钟表研发中心和钟表电镀车间工程建设,尽快完善发展钟表制造业所需的核心配套设施,积极做好省钟表产业升级示范区申报工作,争取早日获得认定,要致力将工业园打造成钟表制造业基地、钟表原材料集散基地、钟表成品批发基地、钟表技术研发基地和钟表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改善工业园交通条件,建成县城马鞍桥至工业园公路。三要创新思路,科学筹措资金。积极争取深圳市福田区扶持资金以及上级各种政策项目资金,鼓励和吸纳外资民资参与园区配套建设。推行“以商补工”,科学经营园区内的商住用地,为园区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四要注重环保,推动持续发展。加强园区的环境监管,认真开展环保执法检查。狠抓节能降耗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节能政策和措施,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
    ——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工作。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加强和改善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严格执行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全程推进,专人跟踪。认真研究珠三角等先进地区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及时捕捉重大项目源头信息,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作用,积极参加各类招商会,重点引进带动能力强、实现税收快的优势项目、品牌项目。
    ——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要把重点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影响全局、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今年,全县安排重点项目45个,其中新建项目25 个,续建项目 20个,投资总额11.04亿元。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金融机构扶持,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和单位挂钩责任制,督促协调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并对落实情况实行问责。
    ——想方设法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续实施“暖企工程”、“强企工程”和“企业家培训工程”,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对发展前景较好、建设资金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尽力帮助协调解决政策性贷款。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及发展能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科学发展。

    二、强化财税征管,增强财政实力
    以省实施新一轮激励型财政机制为契机,用足用好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拓宽财税增收渠道,以新兴财源建设和税源大户培植为重点,坚持收入征管与控制支出并举,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大力培植财源,规范税收征管。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及城镇开发建设,全力构筑相对稳定的多元化财源体系;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点纳税大户的税收征管,突出抓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有效监控,组织开展车船使用税、车辆运输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及房地产建筑业、娱乐业等重点税源专项检查,加强对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矿产资源税费的征管,严格执行《和平县矿产资源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实行矿产运输车辆统一登记,采取以量计征、设卡管理多种手段,防堵矿产资源税费征管漏洞。
    ——拓宽财税增收渠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生态优化区功能定位,全面完成17项考核指标,争取激励性新增转移支付效益最大化;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科学编制预算,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加强金融监管,保持金融存贷平衡,加大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强化财政监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监控机制;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三、打造“温泉之都”,丰富旅游内涵
    ——精品化建设景区景点。
以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目标,完善景区规划,优化景区布局,精心打造“温泉之都”。围绕第23届世客会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温泉景区整合改造及提升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热龙温泉、天上人间温泉、金湖度假村二期工程及颐和大温泉度假区建设,大力支持热龙温泉创建国家4A级景区,提高景区档次和品位。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合理开发林寨古村落,丰富“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内涵,使之成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线路的一个新亮点。突出和平“山、水”两大特色,积极开发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购物消费设施及酒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集约化发展旅游经济。抓好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有效聚集人气和财气,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金融、餐饮、商贸、娱乐、房地产等相关行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四、注重生态环保,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目标,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文明万村绿工程建设。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重视生态自然保护,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乱征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生态公益林、东江水源林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水源区保护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防治水源污染,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三旧”改造,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坚持依法、有序、科学开发矿产资源,严厉打击非法勘察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培育资源型产业链。加快生态产业建设,厉行节能减排,发展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第三产业,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建设。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县、生态示范镇(村)、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宜居城乡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优化城镇布局。认真执行《和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年)》,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在继续完善县城和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一般镇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开发建设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村庄规划修编工作,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实施和县城及中心镇规划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村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二是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公园、绿地、公厕、道路设施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及维护,完善城区交通网络,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全力推进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工业园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建设步伐。鼓励外商投资县城新区开发,带旺房地产市场。三是科学经营城市,推动土地升值。政府强化管理土地一级市场,将土地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严格执行土地规划管理问责制,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坚决清理城乡闲置土地,加大土地收储和出让力度。四是探索和完善城建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公共财政工程招投标程序和行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规范城市管理,广泛开展城乡清洁活动,严格整治城镇“六乱”现象,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整顿交通秩序,强化出租车、三轮车、摩托车管理,改善交通营运环境。全力抓好宜居城乡“六个一”工程和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努力打造适宜居住、旅游、创业的绿色城镇。

    五、发展生态农业,搞活农村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目标,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大力推进优质稻产业工程,建设省级产粮大县,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创建现代农业园区。根据各镇气候特点,科学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专业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的区域化格局。立足本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支持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着力抓好猕猴桃、茶叶、油茶、椪柑和禽畜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树品牌,提质量,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三是依法促进土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现象。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引导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鼓励和扶持种养大户承包丢荒耕地或利用撂荒地发展小庄园,实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四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建设一批集生态、种养、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五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大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现代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整治。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宜居城乡”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快城乡规划编制为切入点,实施一批高标准的村庄整治,以点带面,科学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对道路、路灯、绿化、垃圾池、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建设,美化、绿化、净化、亮化村庄环境,建设和完善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农村示范新村。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和镇容村貌集中整治,加快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旧房改造和信息化等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评比活动,培育一批综合性示范村镇。切实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扶持农民自主发展,着力加强农民适用技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六、倾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和平
    坚持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更多发展成果,感受更多公平正义,体验更多和谐幸福。
    ——推动社会保障更全面。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重点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切实关心大学生、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大力实施温暖工程“双百计划”,积极争取横向财政转移资金,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强化卫生公共职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农民参合率98%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35%以上。加大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高中级医务人员,基本建成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加强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实省属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改善移民生产生活。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整合扶贫资金,解决贫困群众看病、住房和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
    ——确保惠民措施更实惠。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真正为老百姓谋福祉。一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年水利工程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进一步抓好浰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黄沙河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全国示范点工程建设;做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作,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面完成县城22.39公里防洪堤达标加固工程;安排8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解决涉及12个镇、92个行政村、6.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电网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阳明输变电工程、浰源、东水、贝墩变电站建设。启动与电气化铁路相关的林寨、上陵变电站建设。投资6560万元完成10KV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推进东水罗营口水电站工程收尾工作,确保整个工程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三是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完成原忠定线九子岗至粮仓段改建工程4公里、和优公路改造工程二期9.7公里、县道X182线良排至青州段大修工程一期10公里、林寨至公白旅游公路的建设;启动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场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全县行政村候车亭建设,加强公路除险,确保行车安全。四是加快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确保5月底前竣工投入运行。五是加快县新人民医院建设,继续推动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改善城乡医疗环境。六是大力发展电信事业,推进3G网络建设和村村通宽带工程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丰富人民群众生活。七是加快殡葬改革步伐,推进县殡仪馆建设,确保6月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八是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加快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九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力度,计划提供53套廉租房和23套经济适用房,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35户,共解决城镇111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快推进安居工程示范点和农房改造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社会稳定更有力。加强政府调控能力,预防和减少因物价波动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县应急办、公安局指挥中心快速反应作用,提高政府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继续推进“六好”平安社区、文明村庄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全力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六合彩等违法犯罪活动;结合“粤安10”行动,加大对旧陈案件的侦破力度,重拳打击黑恶势力和暴力抗法等违法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健全综合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三项建设”活动,营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充分发挥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责任制,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畅通信访诉求渠道,高度重视“公仆信箱”网上信访,将其建设成为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直通车”;推行信访代理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诉前调解的对接,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切实做好“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进一步抓好“法制六进”活动,加大法律援助、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妥善调处劳资纠纷和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
    ——促进社会事业更和谐。举全县之力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高”步伐,确保高中入学率达85%以上,提前一年完成“普高”任务;积极实施高中学校“扩容促优”工程,支持和平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福和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按计划实施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切实抓好高考备战工作,力争高考取得新突破。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力争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以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为契机,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加快推进林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筹办王阳明文化研究会,弘扬王阳明文化,修复王文成公祠,完善阳明博物馆后续工程及布展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开展打击黑网吧等专项整治行动,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切实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县镇光纤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农村文化“五大工程”建设。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入,扎实抓好竞技体育和群众性健身运动,掀起体育运动热潮。加强食品市场监管,扎实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加大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力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等问题。坚决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以创建“两无”为抓手,扎实开展创建省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活动,争创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增强国防观念,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人民防空建设,做好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收取工作。完善防震减灾和应急预警机制,提高科学防灾水平。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妇女、老龄、老区、共青团、儿童、残疾人等事业,进一步做好武装、消防、工会、粮食、保密、档案、外事侨务、对台、物价、统计、史志、机关事务管理和民族宗教等工作。  

    七、加强政府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干部觉悟,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效能建设,注重工作落实,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掌握国内外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新举措、新思路,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一主旋律,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实施“富县强镇”战略,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网络审批和联合审批,推动政府办事大提速,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为企业排忧,为群众解难,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
    ——强化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搞好依法行政考核。加强政府重大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工作。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沟通机制,积极引入行政复议调解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
    ——加强制度建设,建设责任型政府。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公务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民生问题。完善政府部门职能,依法发挥部门作用。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协同配合机制建设。强化责任制,推行行政问责制,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 “三个体系”。加强行政监督,转变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
    ——加强作风建设,建设廉洁型政府。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重实绩、求实效,以抓落实见分晓、比高低、论英雄,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推进社会公平公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重点审计和政务督查工作,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大力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开展机关作风和纪律教育活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我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保增长、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建设和谐、文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和平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注释

    1、“9+2”泛珠三角: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交流合作,共谋发展。
    2、中博会:全称为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博会汇聚中国中小企业,共建大市场,创造大商机,探索大趋势,促进大发展。
    3、整村推进: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
    4、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河源市举行,这是全球客家人的一次盛会。河源作为纯客家地区和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届时将受世界瞩目,河源也将向世界客属展现客家古邑的独特文化魅力和蓬勃发展生机。
    5、城乡建设“三规合一”: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个规划在内容上的协调统一,即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数据。
    6、宜居城乡“六个一”工程:是城乡建设一项综合工程,具体内容包括:(1)编制一批高质量的村镇规划;(2)实施一批高标准的村庄整治;(3)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4)建设和完善一批标准住宅小区;(5)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6)建设一批农民示范新村。
    7、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一个计量单位(通常为万元)的GDP所消费的能源。
    8、“三反”理念: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崭新发展方略,具体指反传统的发展路径依赖,反经济周期操作,反梯度产业发展。
    9、“四新”产业:指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四种产业。
    10、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1、“三旧”改造: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
    12、温暖工程“双百计划”:“双百计划”是温暖工程公益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用5-10年时间,在我国欠发达省份遴选100个县,为每个县资助培训10000名农民,帮助他们提高技术素质,顺利转移就业或就地创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13、两抢一盗:指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
    14、“法制六进”活动:“法制六进”即法律法规等内容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
    15、计划生育“两无”:指乡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社区居委会无政策外出生。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