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和平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和府〔2023〕11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
《和平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和平县人民政府
2023年4月3日
和平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县各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全方位抢抓机遇,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突出做好经济稳增长工作。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实施“产业兴县”行动,全力推进“三个六”产业发展,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和活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实现又稳又好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新篇章。
2023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如下:
(1)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计划安排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49项,总投资约210.4亿元,年度投资约50.4亿元,重点预备项目19项,估算总投资约14.5亿元。
为推动实现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为着力点,全力推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赋能做强“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优化园区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福和产业转移园北扩工程,持续开展闲置土地、闲置厂房清理盘活工作,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强服务和工作协调,推动粤深钢产能置换建设电炉升级改造项目落地落实。积极鼓励支持长丰环保、瑞祥科技、聪明人、和平药业等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大力支持润泽食品、和盛食品、黎水食品、明泉水产业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招商引资视野和区域,抢抓湾区产能外溢、产业转移机遇,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项目落地园区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生物制药、可穿戴饰品“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效益,奋力做大工业经济蛋糕。
(二)全力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和质量效益。大力推进猕猴桃、优质稻、茶叶、百香果、油茶、黄豆“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加强农技支持和市场开拓指导引导,全力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效应。以猕猴桃、腐竹、丝苗米、油茶(跨县集群)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平台,增强产品研发能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建链延链,全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形成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加快进入湾区大市场,不断放大农业经营效益。持续抓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加强农村就业创业人才培训,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推进“六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坚持以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仓储物流业、农机服务、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六大服务业”为主线,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创新消费业态,完善大坝水背古树缘乡村旅游、弘顺东江缘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古色”“红色”“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林寨古村、九连小延安、荣佳国韵、热龙温泉等景区景点功能提升。依托我县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山水田园风光秀丽,山峰生态秀美、视野开阔的特点,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消费延伸,创新消费场景,以点带面拉动二次消费、衍生消费。加快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运营,提升百盛广场、坚强百货、宏昌购物广场、商业步行街等商贸旺地配套设施,做活县城商圈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探索推进更多的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促进便捷消费。加快广东供销天业(和平)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提升配送体系能力,促进仓储物流增量增效。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展5G网络覆盖范围。以工业园区为切入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扶持农机服务企业,注重农机人才队伍培养,抓好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落实,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构建突出和平特色的农机服务业。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建设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二、以推进“融湾”“融深”为牵引,着力构建加快县域发展新赛道
(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联通。积极谋划推动建设梅和韶高速和河惠汕高速北延项目,加快推进国道G238线鸭塘至兴隆中桥段改建工程、省道S253线热水至青州段改建工程、省道S512线林寨兴井至合水良排段、大环城二期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及“最美农村路”工作,着力拓宽主干公路框架,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做到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积极加强建设“外联”“内通”“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借势“融湾”“融深”,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加强“融湾”“融深”体制机制对接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产业共建的“双向飞地”“反向飞地”等模式,推进要素市场运行监管,破解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用活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国际人才特区的优势和资源,创新人才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对接交流机制,搭建港澳青年在和平交流学习、就业创业平台,促进更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标“双区”,持续深化加强涉企许可制度改革,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全面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助推市场准入准营同步提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促进企业公平平等获取要素。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优化公共支撑平台服务能力,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信用体系效能,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对标湾区标准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三)深化产业合作共建。抢抓省出台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新一轮对口帮扶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省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基金支持。紧抓“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强产业协作配套与产业对接,强化电子零配件、钢铁、新材料、生物制药、可穿戴饰品等领域的产业链支撑作用。积极谋划在一线城市举办各种形式专题招商活动、项目推介会,全力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产业链引擎性项目。
三、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着力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一)扎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确保尽快发挥效益。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可穿戴饰品产业园、福容科技、中农北斗、农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强文化、教育、卫生项目建设。推进福和小学教学楼、青州学校宿舍楼、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县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和平县城市供水、疾控中心实验楼、产业转移园区北扩及和平县撂荒土地复耕复种整治等专项债项目建设。
(二)大力激发消费市场需求。打好提升消费动能组合拳。积极培育商圈经济,拉动商旅文体、吃住行娱深度融合消费。推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重点商品消费,引导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家电、成品油消费。抓住传统重要节庆时间节点,围绕群众吃穿用等消费需求,组织应节产品消费。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激活农村市场,鼓励农产品消费。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创新消费维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打造优质消费环境,提升城乡居民消费动力。
(三)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用好用活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不断保通保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不断提升贸易安全和便利化水平。加大外贸市场的开拓力度,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户“请进来”。支持企业通过系列展会等平台渠道开拓市场,拓展我县“买卖全球”的双向贸易通道,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充分发挥新业态对外贸稳增长的拉动作用。踊跃推动腐竹、猕猴桃、百香果、丝苗米、油茶、花卉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钟表等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四、以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推进老城区、新城核心区、工业园区、高铁新区联动发展。加大高铁新区建设力度,加快更新改造,实施5个老旧小区改造、3个县城停车场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及老城区污水处理管网扩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城供水工程、市政消防栓、17个镇级垃圾中转站、216个行政村垃圾收集点升级改造,优化5G站点、充电场站、充电桩等新型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建设智慧城管综合指挥中心,让城市管理更智能、群众生活更便捷。
(二)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圩镇建设,提升圩镇功能,增强圩镇联城带村能力。立足乡镇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专业镇加快建设,推动彭寨中心镇加快建设成为县城副中心,支持贝墩镇打造专业功能镇、大坝镇打造旅游特色镇、林寨镇打造特色古镇。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做大做强我县猕猴桃、腐竹、丝苗米、油茶、茶叶、百香果等重点产业,争创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丝苗米)高质量发展。
(三)聚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积极探索土地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企业发展带动等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重点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镇、村长效保洁机制。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村内道路、问题户厕整改、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以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绿美和平生态建设提质增效
(一)切实推动绿美和平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加快高质量水源林建设,科学合理完成森林抚育任务,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加强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县乡道及河流水系周边绿化,全面落实林长制。进一步加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谋划,夯实项目前期基础,着力提升项目入库率和项目质量,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二)全力巩固扩大污染防治成果。紧紧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标志性战役,巩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专项行动,狠抓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紧盯中央环保、省环保等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落实督办个案整改的方式,带动生态环境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度,形成全县上下、部门联动的态势,推动形成环境保护齐抓共管局面。
(三)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坚持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并重,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序替代。优先发展新能源,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兴宁-和平-连平(和平段)工程建设。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加快光伏发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谋划抽水蓄能电站、地热发电、燃气发电、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节能产业。
六、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全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做好线上线下招聘会活动,全力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平台。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农村电商”工程,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培训质量的提升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充分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稳定率。
(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保意识,促进社保扩面征收。深入推进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发放城乡居保待遇工作,完成待遇领取人员信息采集和资格认证工作。统筹低保、特困、残疾和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重点做好“三留守”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关爱服务。
(三)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福星中学扩建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县城学位困难问题,有序推进县城初中全寄宿化建设。推动东山、城南、高铁新区等3所幼儿园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和爱学校扩建增容,全面推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整合县级医疗资源,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增强村卫生站的接诊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科普医疗卫生宣传力度,倡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五)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挖弘扬阳明文化当代价值,全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补齐各类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推进和平县市民休闲广场、和平县美术馆建设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我县文化基础设施硬件配套。提质增效创品牌,注重文化和品牌植入,大力推动“九连小延安”“九连工委”“方华故居”等红色景点和“墩头蓝”“福楼醒狮”等非遗文创产品实现突破性发展,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设计。组织开展全面健身运动,完善国民体质检测测评体系,不断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七、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引领,着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一)纵深推进平安和平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扎实开展法治和平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民禁毒、打假打私和“扫黄打非”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列工作。积极抓好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抓好国防动员、“双拥”、民主法制、爱国卫生、卫生防疫、科普、“八五”普法等工作,不断厚植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自建房、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有序推进消防救援站建设和消防装备配备,持续做好三防工作,强化暴雨灾害预警和响应,持续推进地质灾害及病险水库除险工作。
(三)强化能源、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形势发展研判,做好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突发疫情、重大事件和汛期的各项措施准备,抓好市场价格监测、应急救灾物资供应和主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工作。坚持市场导向,有序推动全县新能源发电及管网等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电力安全风险管控,抓好电力安全保供及应急调峰。加大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和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力度,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附件:1.和平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