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多声部”奏响乡村振兴发展“协奏曲”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和平大地处处焕发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乡村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人民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平乡村正和着时代的号角,多声部奏响振兴发展乐章。
“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完善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着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改善群众交通出行条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快速“跑道”和强力“引擎”。目前,我县“四好农村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60公里。
铺好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四好农村路”不仅改变了以往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还成功打通了我县各个乡村的“毛细血管”,让山货出山的渠道更畅通,让游客旅行的途径更便捷。
作为旅游大县,我县许多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乡镇农村,“四好农村路”巧妙地将各个景区串联起来,形成了聚集效应,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建成通车的旅游专用公路,一头连接着热龙温泉,一头连接着林寨古村,中间将我县一系列主要景点“串珠成线”,对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县借力“四好农村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旅游+”等方式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助推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在省政府网站公布的《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中,我县热水镇南湖村、下径村和大坝镇水背村等9个村入选。路好走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实践证明,只有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突出“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美乡村建设。 东水镇增坑村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从全局规划入手,在清拆破旧泥砖房的基础上,融入畲族文化和元素,建起了文化广场、文化墙、避雨亭等基础设施,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为村里打造观光茶园和特色名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县坚持积极践行、全面动员、统筹推进、迅速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加快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高标准建设好粤赣高速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粤赣交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带、合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一幅“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乡村振兴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开。 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产业兴旺位居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之首,是乡村振兴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我县聚焦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路径。 在公白镇塘角村的花卉大棚内,百花齐放,春意盎然。公白镇引进龙头企业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花卉、林木、苗圃、种苗研发与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种植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在该公司的带领下,村民从传统的生猪养殖业转型到花卉盆栽种植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福模式”。当前,我县立足于公白镇良好的花卉种植产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致力将其打造成为河源乃至广东省乡村振兴样板工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标杆工程,为村民带来更多效益。 此外,我县致力于把“一区两园”打造成为引领和平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我县以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将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平片区)打造成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在发展壮大猕猴桃、百香果、腐竹、花卉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优势产业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抓牢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公白副中心建设机遇,积极探索“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猕猴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和平大地正释放着蕴含的丰富能量,在粤北山区闯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乡村建设坚定有力,乡村振兴前景光明,我县奋力推动“两个和平”和智慧生态现代新城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开启新局的步伐铿锵!